top of page
作家相片HiJanetKo

【見學館專欄】自然而然・國際工藝展》找回取之大地的初心

已更新:15小时前

過去讀過一本書《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作者是日本民藝大師柳宗悅,書裡他說:「自然而然生產之下的作品,比起處心積慮只為追求美感的製作,更容易貼近於生活的真實美感。」他認為,健全的工藝不需要仰賴巧妙細緻的裝飾以追求美感,反而是藉由反覆地製作、鍛鍊所培養出的手藝,才足以將看似平常無奇的物件,藉著純熟工藝呈現物品本身的美。

這樣自然不造作的藝,是我喜歡工藝的原因,然而對於工藝的自然而然,還有另一種源於材料的解讀。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透過雙手取之自然,能從自然拿取得不多,僅是剛好而已;人與自然的關係平衡,並非世界的主宰,僅是自然中的一份子。

那是生活在快速生產、消費、丟棄時代裡的都會孩子,很難想像的場景,於是在南投草屯與工藝老匠們相處許久的范承宗,這次用不一樣的方式表現工藝,平日裡他借重工藝職人們的藝來做設計,這次他跳脫設計者的角色,變成選物者,先從台灣邀請第一輪作品作為基礎,再向外尋找更多在審美和技術上具有顯著差異的各國作品。

集結一群愛戀自然素材的工藝創作者與作品,匯聚成「自然,而然——國際工藝展」,這是「臺東設計展 Taitung Design EXPO」的主題展之一,策展人是考工記工作室創辦人范承宗。

(Photo credit:考工記工作室)


從天然素材與工藝出發,因為他知道,在快速生產、消費、丟棄的時代裡,有一群人,仍然堅持用緩慢雙手與自然共處。「我一直認為手工製作的東西往往物如其人,即使這些創作者大多互不相識,卻讓我能大膽想像,他們要是哪天碰面了一定會很合得來吧。」出發前在范承宗的臉書讀到這段文字時還無法想像,等到我走進展場,才發現來自大地的物件,即使質地、型樣甚至用途不同,陳列在一起依然如此契合。

(Photo credit:考工記工作室)


工藝展從臺灣常見的木、竹、藤、纖維四種天然材料出發,但物件不限臺灣本地,反倒是向外探尋這些材料在世界各地的樣貌,看看世界各地對待這四種材料的方式。展出來自馬來西亞、印尼、中國、韓國等地的工藝設計品,我們習以為常的材料,在各地卻有不同的應用與工法,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審美文化跟創作慣性,像是同樣食材交到不同廚師的手上,端出的料理往往飽含各自的美味信仰,而這些「異國風味」,相異來自文化根基,相同不變的是對自然的敬畏與愛戀。


身為設計者又如此熱愛工藝,我頗為好奇他怎麼沒有投入創作、讓自己的作品也出現在自己策劃的展覽中呢?

「展本身就是作品了呀!」范承宗說。

的確,整個工藝展如同一件工藝創作,不只專注展品設計,也將工藝延伸至展場空間,策展團隊為展覽製作了四面材質屏風,透過雙手在策展過程中更認識這四個材質,也向這些材質、這些作者和作品致敬。從四種材料各自特有的連接方式和氣質出發,木是榫,竹是編織,藤是纏繞,纖維則以紙作為代表,是切剪折,自堅硬到彈性再到柔軟,四面屏風的連接構成方式,源於人類對於這些材質累積出的瞭解,用來作為空間中陳列的引導,也創造幽靜的光影效果。

▲展覽從木、竹、藤、纖維四種天然材料出發,展場的四面屏風也同樣使用這四種材料製作,范承宗說,人力做出四面高450公分的大屏風是個挑戰,卻也是讓他們更瞭解這些材質、與它們靠近的方式。(Photo credit:考工記工作室)

▲考工記工作室將屏風製作過程中,上百次的素材嘗試拿出局部片段製作成入口牆面,用誠懇緩慢的手工歡迎各位的遠道而來,卻也成了入口最吸引人的景緻。


集結大自然的給予,搭建一個巢,讓成鳥停留,讓雛鳥長大。我們包容孩子們的哭鬧,也喜悅他們臉上的笑容,在裡頭,你看見以前的我,在裡頭,我看見未來的你。
我們歡迎朋友的拜訪,也歡迎新鄰居的加入。因為這裡是一個有山與海的地方,既穩靠,又廣闊,這裡是我們的家-臺東。

▲像怪獸又像精靈。


除了室內的工藝品展出,范承宗也邀請在臺東生活和創作的大學同學果然氏進行戶外裝置創作,「喜歡他們用漂流木創作的物件,是在眾多漂流木創作裡,不常見到的一種可愛、柔軟的表情。」范承宗說,果然氏漂流木的那種可愛柔軟的樣子,作為臺東美術館戶外廣場的裝置藝術迎接朋友,很是剛好。

▲從裡面望向外面,是一種雛鳥迫不急待望向世界的風景。

▲為了一探枯枝與日光交織的內裡,必須先從底下鑽進洞裡,這個過程讓我們學會親近土地。巢 The Nest (2018) / 臺東美術館戶外廣場裝置藝術by 賴國睿、荊暘睿 果然氏 Crop。(Photo credit:考工記工作室)

結束了工藝設計展之旅,親近了果然氏的巢 The Nest、觸摸了木、竹、藤、纖維做的屏風,我想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工藝展告訴我的一件事:自然而然,那是世界曾有的本來面貌。

了解完整「臺東設計展 Taitung Design EXPO」➜臺東設計展 Taitung Design EXPO》與臺東的設計相遇



【攝影:Arven Liu/資料協力:考工記工作室】


9 次查看0 則留言

Komentarze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