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HiJanetKo

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超前部署的創業思維

已更新:2022年1月23日


猶記之前為了寫Green Monday與OmniPork新豬肉,在香港ELLE網站讀到一篇文章,是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David回應網民對OmniPork新豬肉的質疑所提出的解答。其中一題極為犀利:「說到底這也是一門有營利的生意?」往下閱讀的同時不僅替David捏把冷汗,各位猜猜他怎麼回答?


David說:「當然!要做好事、對的事、幫人也可以是一門生意,或者說更須要有營利能力才能持續不斷地做⋯⋯(後略)」


於是,一個月前的語音連線採訪,David爽朗正向的聲音和態度再度回到我腦中,對於不同的存疑與提問,他不閃躲的正面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好比我問到他過去的營商及科技工程背景,和現在社會企業的連結與轉換動機,他告訴我,其實商業跟公益是無法分開的:「Nonprofit(非營利組織)也需要募款與收入,沒有錢再好的事情也不能夠做。」以往商業營利與公益慈善各自是獨立且純粹的存在,但David的想法是,把兩者結合變成一個有效的組織,就能有效解決公益團體的生存問題,這必須以創意為黏著劑,透過創意創業去解決問題進而改變世界,「創業營商又能解決世界問題,我覺得是最有意義也效率的一種方法。」他說。


過去在商業跟公益領域的經驗告訴他,公益與營利同步,改變的力道才會更強,或者才有能力推動這件事。


正視,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

那麼David想改變的事情是什麼呢?故事的源頭得回到2006年聯合國發佈的環境報告,報告中發現全球暖化的最大元兇其實來自畜養殖牧業的碳排放量,面對各種傷害地球的元素,人類總會嘗試開發替代新能源,唯獨糧食危機無人理會,David心想:「如果能源有Green,那糧食會不會也有Green?」他看見綠色飲食市場有大大的缺口,是可以解決環境的商機!但等了五年還是沒人去做,那就自己跳出來做吧!


2012年世界地球日這天Green Monday誕生了,藉由推動一週吃素一天的綠色飲食行動,循序漸進地推廣食素的好意與良善,愛護地球也愛惜自己的身體。如果說Green Monday的成立是為了帶動食素與減肉風潮,這項行動的背後有著更巨大的動機——改善地球環境。


我的想法是,人類要可持續發展,必須跟創新共存。所謂的Innovation是指人類要怎麼進步,才可以在地球繼續生存下去,其中也包含素食可以怎麼進步。」這是讓David決心跳脫主修事業與家族企業也要去改變的事情,用創新創業,對決地球暖化的元兇。


圖片來源:Unsplash。

創業,需因信念而生才能夠堅定

「如果你比其他人早發現問題,要有信念去做起來,等到市場打開的這一天。」


創業必須有獨立思想,在你與整個社會沒有共識、沒有共鳴的時候,都能坦然接受且持續堅持,就算被當異類也不言棄。


David和我們說了一個故事:八年前Green Monday創立時,全香港有彈性吃素習慣的人只佔5%,當David跟他同學們說他的目標是要做「沒有豬肉的豬肉」,大家都覺得他傻了,他主修工程副修科技的學識背景,正是全球當紅的趨勢產業,很多朋友都不理解為何他要放著優勢產業不做,選擇投入一個看不見未來的事業?


「就算只談商業,所有人都已經在做的事,是輪不到你的,大家都已經關注的事情,你再進場已經太晚。」創業者所需的兩樣標準配備——遠見與堅持,David都具備了。


現在他的團隊已逐步改變社會對素食的認知,Green Monday的精神更擴展至全球30多個國家,成功在香港、台灣、新加坡、美國及世界各地掀起一場環保革命。「現在換我朋友說我很偉大了。」David爽朗笑聲再度傳來,讓人不由得一同為了他的成果笑開來。


推動素食從根本做起,翻轉、改觀與升級

茹素對環境、健康有著多項優點,消費者「知道」但要實踐並不容易,推廣並教育大眾是個難題,如何在這最艱難的關卡邁開步伐?Green Monday從對人性的理解開始。


改變想法是Green Monday的第一要務,「我們要改變的不只是減少吃肉,還有整體社會對於吃素的觀念,像是覺得吃素很乏味、是修行人的事……還要對抗整個亞洲社會的吃肉傳統。」David說,只有大家對食素的想法改變了,才有可能接受新的觀念。


但Green Monday要做的改變,並非要人們放棄吃肉、放棄現有的生活模式,而是在原來的飲食框架找出共通點,先從「彈性素食」讓人理解並適應,David認為吃素跟吃肉無需對立,沒有所謂非肉即素,「從每天吃肉到一天不吃肉,這已經是很大的改變了,我們不需要做一些很大的動作,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謹記這個『Go Green』的概念,就已經能產生『改變』了。」循序漸進始終是David的推動原則,不疾不徐,方能長久。


「Green Monday」本身就是個成功的行動宣言,字面翻譯為「綠色星期一」直接明暸地傳遞彈性素食的主張,尤其現代人週末喜歡吃喝玩樂,所以一開始Green Monday以「Baby Steps to Go Green」為口號,將無肉飲食作為綠色生活的起點,鼓勵大家在星期一吃素一天,在一個星期的開端給自己不一樣的飲食型態,持續並漸進養成綠色飲食的習慣。


Green Monday 台灣起動模式。 圖片來源:Green Monday FB

同時喊出「Not Just For Veggies迎合不同素求」的食素觀念,素食不再是素食者或宗教信仰者的專利,吃素可以無關宗教,只為健康均衡甚至起於一份幫助地球做好事的心意,「當吃素的行為加入環保意識,跟世界與環境的關係就變近了,搭上綠色飲食文化的全球熱潮,本來很乏味的事情似乎變有趣了。」David接著說,要快速讓人認同Green Monday,秘訣在於把吃素這件事變成一種很潮、很時尚的生活態度。


關鍵是,如何把吃素這件事變得很潮?


除了嫁接國際趨勢,強化大眾對地球的使命感,不斷透過各種合作模式與企業、餐廳、學校及其他各界合作,像是在香港發起「無綠不歡星期一」運動,與香港國際機場聯手推動,也在校園落實素食午餐計劃;召集眾多餐飲夥伴組成強大而善良的「擇善而食」聯盟;大力邀請企業加入Green Monday,喚起企業的社會責任,轉換立場讓公司從內部推廣,香港匯豐銀行、Google等都是共好夥伴。更邀請許多名人藝人響應綠色飲食行動,林嘉欣、古巨基、周慧敏、王力宏、容祖兒、鄭秀文等人都曾是Green Monday實踐者。

Green Monday的綠色好食效應成功發酵,於是Green Monday這個新的詞出現了,它不再只是一間社會企業的名字,更象徵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是誰都可以也隨時都能加入的New LifeStyle。


用行動發揮影響,讓時間去醞釀

Green Monday在創立三年後才成立「Green Common」,一間集合超市、餐廳、廚藝教室的綠色素食生活館,將全球最新型態的未來食物引進亞洲,分享並教育創新食物的料理應用,創建平台把未來食物集中起來,發展零售通路也推進餐飲的渠道,讓大家認識這些創新食材。


當越來越多人認同綠色飲食文化,在Green Monday五歲之際,David才又成立自己的植物肉研發公司Right Treat(現稱作OmniFoods),將更能適應亞洲飲食市場的「OmniPork新豬肉」上市,正式加入植物肉的創新食材市場,擴大素食的美味版圖。


「當我們因為發現問題而去做一件事情,得要有解方才能推動,不然只有提出質疑,對問題是沒有幫助的。」David分享,Green Monday的成立起因於看見全球暖化和糧食危機,雖說不同的行動、計劃與產品都有著共同的終極目標,但這些解方必須在在對的時機點提出,解決問題及需求的力道才會更強。


David透露,Green Monday的頭三年只是不斷宣傳與推廣,全力投入教育大眾與思維改變,做的是打地基的工作,「這是沒有賺錢也是要做的事情,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只有越來越多人接受Go Green的概念,整個社會對素食改觀了,我們提出的解方才有意義。」


楊大偉與 Green Common。 圖片來源:Green Monday。

Green Monday的解方非常多元,卻都秉持著推廣素食運動的相同原則,講求循序漸進與時機。

導正大眾對素食的認知,同時廣邀餐廳加入「綠色餐廳夥伴計劃」,讓Go Green更簡單便利,解決素食外食族的用餐問題,也滿足了飲食上的社交、情感和文化需求。引進並轉介未來食物提供廚師更多變的料理視野,面對豬肉料理對亞洲國家的重要性,再推出適合華人烹煮型態的OmniPork新豬肉,Green Monday不搶快、一步一步突破綠色飲食在社會上的限制與偏見壁壘。


David的創業發展策略精準且具邏輯,看見市場缺口也找到痛點,顧及社會飲食風氣亦盤點市場接受度,即使他已把替代食物的解方放入藍圖,還是得等到社會大眾準備好了,再進行下一步。「若社會對減肉仍缺乏意識,就貿然引進植物肉,那麼我引進的就只是一樣產品,而不是一個觀念。」所以Green Monday砸下三年的時間與營運成本來推廣綠色飲食,等待並找到與社會的共識,只是這看在外人眼裡不禁想問,值得嗎?「如果我的企業出發點是『為這個世界社會帶來一點改變』,那麼在這宏觀的願景下,三年不是問題,創業的信念夠純粹,不是只為賺錢,才能做出這樣的犧牲。」一個人說的話若發自內心便會真誠,David說這話的時候,就給人這樣的感覺。


前瞻性的視野,接地氣的腳步

David懷揣著理想與Green Monday在創業路上至今走了八年,去年被評為《2019年度愛心企業》,旗下OmniPork新豬肉榮獲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的認可,於是訪談的最後,我們請教David帶著Green Monday闖出好成績的關鍵,「Green Monday從商業角度來看是一項風險超高的創新事業,沒有成功案例可依循,要有很深的信念去把這條路走出來,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需要新食物能源,至於什麼時候需要?不知道。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八年前竟有這樣的傻勁去做這件事。我做事的觀念很傳統,就是穩紮穩打,當初創業沒想過一步登天,有一句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相信只要像種田一直在播種耕種,總會有一天會收成結果的。



【採訪記者/柯霈婕】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