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集的節目,我們邀請台中的謝文泰建築師淺聊了一下關於城市裡的市民空間,但其實那一次我下去臺中,聊超久!除了建築師對公共空間的心意之外,我們也聊到了建築師跟室內設計師在分工上的區分,還有身為建築師,認為好的住宅應該具備哪些條件,以及為何他功力高強卻這麼低調!在網路上很難看到他的作品集跟行銷自己,他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很開心謝少俠上我的節目,這兩集節目的分享,其實只是他滿腹經綸的冰山一角。也謝謝他讓我品嚐到「味無味」的好味真食材。
收本集音頻
📍本集節目重點
1.一位建築師、設計者除了實現創作,要如何讓設計貼近使用者?
他用廚師來比喻設計者的角色。
好的設計其實就是給對方需要的,真正的名廚,不會對所有顧客都端上山珍海味,而是順時令,貼合需求就是最對味的珍饈,面對只有銅板的顧客,送上天然手工豆腐再滴上幾滴油膏調味,即便樸實也能感受到廚師/設計者的心意。
就讓我用錄音當天在味無味享用的牛肝菌松露燉飯來做解說吧!味無味的飲食態度便是順時令、用在地,以真實食材表達自然簡單就可養身飲食哲學。
2.咦奇怪!建築師都不用做行銷嗎?
其實這跟建築師的經營哲學有關,也體現事務所的文化。
總結謝文泰建築師的所說,與其大鳴大放,不如藉由其他人的眼與口,察覺出設計者的心意,歸根究底就是建築人養成的文人性格作祟啦。
但我聽見的是,他想要好好做好一件事,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再往下階段的挑戰去。
同場加映:建築師的生活
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是謝文泰建築師這一階段的任務之一,讓商業與歷史在同一個場域中並存,或者說,相互加成。
3.室內設計也是建築師專業的一環,建築師跟室內設計師做室內設計有哪裡不一樣?
空間設計就是做「空」,當建築師替室內開窗,讓陽光跟空氣進去,再立柱撐起空間結構,展現結構力學的美,室內設計也就做完了。對建築師來說,最高的境界是「建築做完,空間就做完了」。
建築與室內設計的進一步分工,則是跟建築產品化有關。住宅產品量化之後,便無法針對每一個居住者做特殊設計,中庸、大部分的人可以接受的空間,房子才能賣出去,。
同場加映:一個建築要好住,必備的元素是什麼?到底該拿空間的樑柱如何是好?
陽光、空氣、水。就這三個。
好的空間的準則只需回到一個生命,能否在其中獲得身心靈的安置,其他都是多的。
此外,如果建築物在設計時就有根據未來生活情境與行為做規劃,就不會造成空間的困擾反而會成為空間的特色,樑柱是建築本質也是結構力學的展現,很能成為空間的重要語言,不必然柱樑就是困擾。
「我們常見的博物館、美術館,建築體的內外基本上已經是一體的了,不會有多餘的二次裝潢,因為它是一個客製化的產品。」如同臺中文學館的長亭,支撐結構的立柱跟牆面讓「亭」親民且開闊,也展現結構張力。
4.謝少俠獨特的設計養分之一——武俠跟文學!
我一直覺得謝文泰的設計中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我後來發覺那可能跟他對武俠、對文學的熱愛有關,我記得我在台中文學館那篇報導好像是這樣形容他的:「建築界的文學鬼才」。
古龍的小說是「詩」,金庸的小說是「史」,古龍的小說背後非邏輯性的邏輯、非哲學性的哲學。
完整精彩內容快來收聽:
你也可以到這些地方收聽:
如果《柯在你心底的設計》有帶給你一些幫助,麻煩你幫我到 iTunes Store 或你收聽的平台上打星評分並且留言,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節目,讓我往排行榜上前進,繼續帶給你更好的內容。 馬上幫《柯在你心底的設計》評分 Thank you^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