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HiJanetKo

【見學館X島嶼星光Interview Talk】設計者的品牌創業之路——洪韡華Elen 創空間創辦人

  • 與談人:洪韡華Elen 創空間創辦人

  • 特別嘉賓:陳銘達 台北設計建材中心 總策劃


藉見學館「百年品牌孵化中心導師群」專案,安排一系列人物專訪,理解台灣設計人的自我行銷與品牌經營之道。


第一場,我們特別邀請創空間創辦人洪韡華Elen,來進行線上交流分享。



其實我已經卸下執行長職務,開始退居幕後,開始轉往學界去教教年輕學子了(笑)

從2001年創立設計公司,到建置創空間的21年之後,Elen不僅將管理權下放,也即將卸任IDAA理事長,但處女+獅子性格的他,雲遊四海尚且不是為他此階段的夢想。


攻讀企業管理碩士與室內設計碩士,接觸學界的過程他發現,台灣的室內設計公司光是有營業登記的就有一千多家,但每年從室內設計相關科系畢業,投入職場的只有一千多人(註),但設計公司需要人才,大陸市場、東亞市場都等著台灣室內設計師去發展拳腳,「沒有人做不了事啊!」Elen說,所以他希望可以投入學界,從產業經驗去扶植他們、給予實務上的學習,減少人才斷層。

(註:此數字我們於正式報導中會再查驗。)

究竟Elen是如何創辦一家設計公司,讓他在二十年後可以退居幕後,並從業界轉往學界,發展下一階段的職涯之路?


設計公司組織化,用理性平衡感性

創空間跟市場上的設計師公司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企業組織化。


Elen自小熱愛畫圖,除了美術他也去讀了工業設計,工業化的量產機制深刻影響他,平衡了藝術家的浪漫,「藝術家性格在經營上多半會是阻力,過度理想性格會導致公司經營得不太理想,藝術跟設計要取得平衡,設計需要有更多的理性去架構。


「室內設計公司多半在乎作品好不好,很少在乎管理好不好,鮮少取得平衡。這也是我在二十年創業歷程中不斷去學習調整的地方,有一次我認識了一家設計公司,他們有兩位總監,一位負責設計、一位負責工程,相互分工,這給我很大的啟發,室內設計公司不能只有一個人強,要走向組織走向分工。」系統化的組織分工,這正是Elen從設計公司、發展到系統櫃、傢俱代理以及數間設計公司的設計集團,成為現在的創空間集團的關鍵因素。


過去Elen很長偕同公司夥伴、與設計界的好友們參與見學館的海外見學活動。


個人工作室V.S.企業化管理

欣賞Elen的其中一項特質,便是敢表達立場。


雖然他說,我寫出來可能會害他中傷許多設計公司(誤),但就我個人收到他的觀點立場後的收穫,很想把他的觀點分享出來。


「過去經歷幾家設計公司,總結我的學習經驗,我個人認為要成功的話勢必要走組織,做個個人工作室也沒太大意義。」


於是我提問:想聽聽看你認為做個人工作室也沒太大意義的原因,以及創立室內設計公司,發展組織難道唯ㄧ一條路嗎?


「就像你選擇開五星集飯店,還是開間品味小館,每天服務幾個人就可以滿足,其實是看你想做的事有多大,沒有對錯。而就我個人而言,我依照我想要做的事情,選擇了可以讓我伸展的方式。」



的確,每種都是我們的選擇,沒有對錯。只要循著我們想要做的事情、跟目的,就能找到答案。

Elen說,他要代理國際品牌、要承接具規模性的案子,這些個人工作室無法做到,很多標案跟合作案能不能成,還得看資本額,經濟規模、實力跟成績,條件評估是很現實的。


那麼有機團隊的組合呢?「除非團隊有個很會溝通跟分配任務與利潤的人,不然難免難傷及到所有人的情感。」



創業‧管理,與如何將人才留下


發展組織,勢必會遇到人才去留問題。


「我們要怎麼讓這些精心培養的人才,願意留在公司一起努力?」這是他不斷問自己的問題。

於是他給出三樣東西:

1.跟興趣結合的工作

2.技能跟意願都到位時,就會充分授權

3.完美的升遷機制跟分紅


我不確定這三根橄欖枝的真實誘惑有幾分,但確實從我認識的權釋設計到創空間規模化的這十多年,好幾位元老都還在,各自獨立且茁壯。


除了澄璞設計夫婦與杰瑪設計總監游杰騰,其餘皆是創空間的元老級夥伴。


「如果這世上真的有人給了你這三樣東西,你就不創創空間了嗎?」編輯拉拉問他。


「當然啦!你看看設計公司創業的成功案例有多少?我指的成功除了損益衡平、創造好的營收,還要可以恆久、經過時間考驗。」

創業者要扛的責任跟風險,比起待在一家公司做高階主管、有好的薪資條件加上分紅,確實多上很多。


但就我認識的Elen,對他這番肯定的答案還是有所保留(笑)。


我想起Elen在前段採訪時分享的,「我的創業歷程,其實就是一個求存的過程。」成家與孩子誕生都在同一年發生,「當我拿不到我需要的薪資條件,只好自己來。」但成立公司後的每一年,都會有一個大挑戰等著他,所幸每個挑戰都是在替公司體質升級。


「不認輸」是挑戰年年來、Elen年年去征服的關鍵,即使他的第一個十年都在負債,到了第二個十年依舊不回收而且持續投資,累積人脈經驗去創造更大價值,難道你不設停損點嗎?「我不會設停損點,因為設了停損點等承認會失敗。」Elen霸氣回答。



那麼第三個十年的計畫是什麼呢?

「持續調整吧!如果 AUTO RUN真能成真,我一定期許第三個十年要朝這個方向前進,但目前我的認知是,只要管理公司,就需要不斷花時間經營,要用更smart的方法去進化管理。」

所以整理至此,前面編輯問的那個問題,我更想拿去問問25歲的Elen,以及問問現在的Elen,要是25歲的你選擇接受了那三樣,你現在會在哪裡呢?



膽敢做不一樣的事

COVID-19持續兩年了,疫情給他的回饋就是:「沒有底氣的公司很難撐得過這個寒冬,假設沒有累積足夠的能量,是很難支撐下去的。」


那麼,Elen過去做了什麼事,才能讓公司底氣十足,撐過這場疫情寒冬?


「我想這是拜Chris所賜吧,過去時不時就拿著新玩意來找我,部落格、網路、雲端等等新工具跟新思維。」也因如此,權釋設計在二十年前率先做了部落格行銷,把自己的作品放上網路,在過去害怕設計被抄襲、作品只給面談的客戶看的年代,Elen將「設計師思維」切換到「用戶思維」。


「也就是因為Elen敢做如此新的嘗試,他的公司開始做出差異化,因而跟其他設計公司拉出差距。」與Elen熟識將近二十年的見學館總監Chris做了總結。


陳銘達 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總策劃最後也回應了Elen的創業故事,補充一兩則心法:「我跟Elen都一樣,創業路上沒人教你怎麼做老闆,跟別人學習,是最快速的方法。還有了解自己的弱點並要知道如何補強。」陳銘達大哥說,Elen還是有設計人的感性,知道自己對創業夥伴像家人,管不了了,那就交給專業經理人去管理公司。


決定背後的思考,比決定本身來得有意義。


創業二十年來,Elen除了靠「不認輸」三個字走到今天,持續學習、不斷調整以及勇於嘗試,是我今日的觀察心得,或許說來簡單,只是我剛好見證了他實踐的歷程。


【文字:柯霈婕/採訪:蔡舒湉】

33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